双城同创,双减同行 | 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5月11日,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市青羊区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以“数据驱动教育创新多维提升育人质量”为主题,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成都市教育局的指导与支持下,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主办,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由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重庆市巴蜀小学、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校协办。
本次研讨会出席人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康世刚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周智良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总督学石斌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洪兵
成都市青羊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冉洁莹
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张勇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宋文君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邵开泽
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副校长李南兰
重庆市巴蜀小学副校长郭娅娟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校长易永伦
成渝双城“双减”共同体启动仪式的开启,宣告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正式启动。
主旨报告 聚焦“双减”
1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关于成都市整体推进“双减”工作的思考与行动的报告,他表示“双减”工作吹响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号角,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2 ►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关于“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助力‘双减’提质增效”的主题报告,他表示成渝两地围绕共同的“双减”话题,充分挖掘与利用各自的优势与特长,把“双减”工作做出了不同的特色与亮点。
3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关于“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学习生活——‘双减’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报告,为“双减”提质增效提供了更丰富的路径思考。
区域学校 多维实践
成渝两地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区级教研与教师发展部门分别以分报告的形式进行了交流。
1 ►
成都市青羊区教科究院长邵开泽分享了“以终为始 四维提质——全力构建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育人专业支撑体系”的报告。
2 ►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宋文君交流了“基于教研‘三育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区域实践”。
3 ►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进行了“为了学生的无限可能——成都市实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域质保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重庆市巴蜀小学副校长郭娅娟分享了“‘双减’改革落地见效的系统思考”。
4 ►
重庆市巴蜀小学副校长郭娅娟分享了“‘双减’改革落地见效的系统思考”。
5 ►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校长易永伦在分报告“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习效能”中以作业统筹作为“双减”工作的切口,介绍了该校的具体做法。
上午,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副校长李南兰在本次研讨会主会场(青羊区教科院),以“有效评价,构建‘成长型’思维”为主题进行分报告,从学业评价的视角,介绍了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有效评价,构建“成长型”思维|李南兰
南开自创立以来,就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李南兰副校长以南开学生谢邦敏和物理教师魏荣爵先生之间发生的一则有趣的故事引出了南开的教育理念和学生评价方式。
从南开两江中学课程体系到南开两江中学成长型评价体系构建,李南兰副校长指出:
“每个孩子的成长就如同向阳而生的生命树一般,由最初的种子萌芽到成长参天大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培养,可孕育的,而成长型评价体系就是以南开公能课程为土壤,以成长型思维模式为路径,聚焦核心素养,关注五育融合构建的评价体系。”
李南兰副校长从“成长型”评价体系的三个维度出发,强调:“评价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以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预评估——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评价闭环。
李南兰副校长通过南开两江英语学科具体案例向大家介绍了成长型评价体系在南开两江的具体运用。
“成长型评价就是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知、自我调控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一部学习史,成长史,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领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奠定基础。”
下午,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团委书记沈依灵在分会场(树德实验中学)进行英语教学现场课展示:《Who’s got talent?》(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B部分阅读)。
《Who’s got talent?》|沈依灵
沈依灵老师结合《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 课程理念中的第四条“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将这堂课设计为“拓展课”。
沈老师将阅读课的精读泛读环节设置为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课文的前提下,根据主题意义,生成自己的才艺秀策划。
沈老师以“无预设”课堂助力学生围绕主题意义进行自主学习、应用实践和思维迁移创新的活动,从而形成对主题内容的整体理解, 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英语教研员薛蕾蕾以“两份作业”、“两个创新”、“两个重点”等关键词来指导和评价课堂。薛老师表示:“这是一堂突破传统的英语课堂,在课堂中教师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锻炼相结合,展示了成渝两地少年的风采。”
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将进一步增强成渝两地教育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协同发展水平,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将继续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减”工作落实落地,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