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新语|与“完美”和解

发布时间:2022-11-30 22:25: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jpeg

image.png

 

“王老虎来了……王老虎来了……快坐好!”楼梯间传来学生的声嘶力竭……走进教室,所有学生却都在安安静静上自习、做作业,一片祥和模样。可是,只有我知道,我的梦碎了……


6.png


曾企图打造一个“完美班级”,直到经历了“现实捶打”,才明白那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我们班被誉为“sunshine class”,因为学生们阳光、活泼、积极、充满正能量。按理来说作为班主任,也应该感到轻松、幸福,其实不然。因为在朝夕相处中,看到了阳光下的阴影:学生课上不爱思考,课下随意喧哗,教室毫无秩序,寝室追逐打闹……他们的“恶行”不胜枚举。于是班级针对性地颁布了一系列强硬措施:“教室八不准”“寝室六不要”,一旦违反,将会处分警告。终于,世界安静了下来,下课虽说没有鸦雀无声,但也毫无大吵大闹,宿管老师也再未投诉,周遭的空气仿佛都是香甜的。以为一切都在走向完美,完美的学生、完美的班级……

可是,梦碎是没有声音的。班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严格的制度而变得完美,他们只是迫于“威严”,假装完美罢了,他们学会了隐藏、躲避,在看不见的地方狂欢、撒野。完美的表象之下,是更大的残缺。


3.jpeg


4.png

 

看到学生不完美的一面,虽然难过,但也不能毫无作为。重整心情,冷静分析,再出发……

学生“表里不一”,也许是受到严苛规则和我铁面无私、说一不二的压迫。但是实在不愿让他们继续野蛮生长。通过向老班主任取经,发现规则的刚可以和管理的柔结合在一起,刚柔并济,实施柔性管理。认真阅读《非暴力沟通》《共情力》等书,发现与学生的沟通不一定要那么刚、那么硬,仔细观察、认真感受、明确需要、提出请求;想他所想,求他所求,产生共情。通过分析班上每个同学的性格色彩,发现其实一半以上的同学是红色,热情活泼、积极乐观。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太急于求成,希望班上学生都能按规矩办事,乖乖听话,不惹事……现在看来,确实太理想化了。

爱玩、好奇心重是天性,一切试图抹杀的行为都是徒劳。在学习、反思后,发现学生最开始的不完美状态,比起刻意营造的完美假象,这真实的不完美,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呢?


5.jpeg 


6.png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状态,给学生上过这篇课文的我,却忘了本质与真实的可贵……

新时代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是教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我却回归传统,成为了学生眼中的“寿镜吾”。在充分的反思、总结后,下定决心与完美主义和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具有两面性”,班上学生阳光、活泼对应另外一面是聒噪、吵闹。如果只注意一面而忽视另一面,那必然会遭受打击。于是做出第一步调整:倾听心声。找到班级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通过这次长谈,才得知,学生们都认可原本的出发点,但是处理方式的过于果断,使得他们想要反抗。通过仔细地思考,猛然醒悟,才明白给学生设置的规则是“外方内圆”的,他们被“方”的棱角反复折磨,完全没有机会进入圆心,感受温暖。接下来第二步就是改变策略:柔性管理。我设置了一个“外圆内方”的规则,给每个同学三次犯错的机会,三次一到,规则生效,他们先被“圆”温暖的包围着,最后再来接受“方”的洗礼。宣布三次原则后,班上发出了绵绵不绝的掌声。我知道我又得到了“民心”。

教育需时刻重视“尊重”的重要性,可是为了所谓的“完美”,我却忽略了这一点。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学生“和解”,与自己“和解”,与完美“和解”。


7.jpeg

8.jpeg

 

枝叶有自己的生长轨迹,所以才会有形态各异的树木;性格有自己的发展趋向,所以才会有各具特色的学生。尊重学生差异,与“完美”和解,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蔚蓝的天空下,是师生的欢声笑语。学生们手拉手围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向老师诉说着……

原来我的梦想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