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述沙龙——深度学习:数智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

发布时间:2024-01-02 19:50:3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image.png



作为“深度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智能教育”同样倍受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其作为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对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智能教育”,南开两江中学第七期“学述沙龙”邀请西南大学胡航教授来校,带领我校教师进一步思考突破拔尖人才培养瓶颈的底层逻辑





胡航|深度学习:数智赋能拔剑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

image.png

 胡 航  

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卓越教学中心主任,全国“深度学习与智能教育”联盟召集人,新时代教育部“双名”工程导师。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家,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理事。多本SCI、CSSCI期刊外审专家,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深度学习与教育评价、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科学与技术教育等。







优秀与拔尖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胡航教授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20年前,我们可以说要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但是20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只提培养优秀人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对于南开这样的名校,我们要培养的应该是拔尖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是学校的本职工作,培养拔尖人才是国家对中学提出的新要求。但是,拔尖人才的培养有何底层逻辑呢?


image.png


image.png

胡教授用他《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从“知识”到“思维”的转换图》做了解释:如果学校通过教学让学生达到“联结”阶段,那么学校的二本率就不会低;如果达到“结构阶段”,那么重点率不会低;要实现拔尖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达到“变换”阶段。那么什么是“变换”呢?



image.png


image.png








建构与重构


胡教授用了一道有趣的几何题向在场老师询问:左边的图形展示了四个部分A、B、C、D,其中A、B、C的¼的部分被涂成阴影,请将A中非阴影部分平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将B中非阴影部分平分成三部分,将C中非阴影部分平分成相同的四部分,将D中非阴影部分平分成相同的七部分。


image.png


在老师们的思考和分享中,胡教授抽丝剥茧地揭示了其中的思维过程,并指出了关键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把A讲清楚,把B讲清楚,还需要把A与B的联系构建起来,从而形成思维的连续性。形成思维的连续,才能构建知识的系统,我们将这种原理成为建构主义。

但是,拔尖人才的培养仅靠建构主义是不够的,因为这类人才面对的问题是没有现成解决模式的,这就需要他们重新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我们将其称为“重构”。但是,重构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依靠建构而来,在建构与重构之间,还有一个“解构”。有了这一过程,思维才真正具有连续性,才不会形成断裂,这就是培养拔尖人才的突破口。


image.png





拔尖人才的培养


在最后的总结中,胡教授分析提出,“在这样的底层逻辑之下,我们不难得出培养拔尖人才的一般步骤:第一步,面对真问题,寻找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已有知识;第二步,针对问题,用已有知识构建框架,进行思维建模。第三步,即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做题。”


image.png

新高考需要我们从很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也需要我们进行解构和重构,这样才能培养拔尖人才,从而适应时代的需要。







 争鸣 

我校教师谈智能教育




在胡航教授的主题讲座后,我校部分教师也做了交流,表达了自己对于“智能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image.png

王丝语

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信息网的形成,信息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生产结构以及劳动关系的变革。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的智能教育转型已经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和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明确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我认为,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体系,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能够使充分个性化学习、虚拟现实与沉浸式学习、学程质量提升系统等成为可能,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image.png

王会敏

多元智能教育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理论。它提醒教育工作者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创造力。在实践中,多元智能教育也带来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我校也在积极践行多元智能教育,比如以“甜甜圈农场”为载体,进行PBL项目式学习,学生深入地参与劳作。在实践中观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印证,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实现成长。





image.png

严 璐

在我看来,智能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智能培养为目的,二是基于智能技术应用的教育。作为一名中学的信息科技教师,从“智能培养”视角上来看,我们要培养的是拔尖创新人才,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 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很多地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比如我们重庆市有雏鹰计划。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国家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相对应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后真正投入到项目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image.png

田 军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至少七项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特征和优势。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深入理解、用心研究这一理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为班级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助力班级管理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型。





image.png

陈果

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育者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扩展了我们教学的视野。当教育工作者被赋予摆脱传统的、基于书本的教学方法的自由时,有机会更高效地发挥学生个体的智能优势。我校的地质馆、生态馆和航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我校开展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项目制学习、生涯教育、研学活动、跨学科的融合课程等,让学生“各得其所”、“各施所长”。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更富有成效、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参与的学习过程。









image.png


以智促教、以智育人,用智能教育为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赋能,以智慧手段提升教育教学品质,是南开两江中学打造现代化、创新型、学术性中学的有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