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讲坛 | AI赋能 感知世界

发布时间:2021-05-06 15:11:5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jpg


《荀子·正名》中说道:“知有所合,谓之智;能有所合,谓之能。”

 

“什么是智能?原意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包括推理、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可以将智能通俗地理解为思考的能力。”

 

欢迎大家来到南开两江中学第19期南开讲坛——《AI赋能 感知世界》。

 

 

主讲嘉宾:黄鸿教授


2.jpg


黄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主任,图像信息处理研究室负责人。担任中国科技部与欧洲空间局合作“龙计划”组委会委员,重庆市人民防空特聘专家,FrontiersinOncology期刊副主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负责人。

 

3.jpg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探索世界的步伐,古有屈原‘天问’,今有太空探索。传说中有千里眼、顺风耳,而现实中我们有宏观的无人机成像、航空成像、卫星成像,有微观的原子核磁共振成像、医用CT成像和显微镜成像。”黄教授用想象与真实的对比,给我们带来利用人工智能感知世界的奇妙体验。

 

“毅力”号火星车上的“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实现了人类首次在地球外天体实现动力控制飞行;中国天眼(FAST)和“天琴计划”,体现了我们领先于世界的宇宙探索能力;医用人工智能尤其是CT影像,以97.6%的敏感性实现了科研战“疫”。

 

4.jpg

 

“人工智能历史悠久,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近现代的莱布尼茨、希尔伯特等人为人工智能的研究积累了充分的条件和基础理论。他们利用数理逻辑的原理,将逻辑推理形式化为符号演算,为人工智能的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图灵、冯·诺依曼、约舒亚·本希奥等人,则用计算机和万维网为人工智能奠定了第二块基石。”人工智能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


微信图片_20210510151649.jpg

 

通过无人驾驶、医疗健康、互联网、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案例剖析,黄教授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的使用场景和预期效果。“人工智能并不能取代人脑完成所有事情,它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先进模型、强大计算能力、海量数据。但是,由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并不是像人一样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

 

“人工智能感知世界,需要在两个层面上继续努力,一是能力的提升,包括感知—深度学习—大数据—模型设计—计算能力—训练;第二就是探索者所需的精神,正如这些探测器的名称: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毅力号—机智号—天问号。”黄教授补充道,“对于科学家和人工智能领域来说,感知世界之路永不停歇;对于当代学子来说,求学、探索、保持求知欲,也应伴随你们终生。我最骄傲的,不是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是我的学生们都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能为国家和全人类贡献智慧,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取得和突破一个个成就。”

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