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讲坛 | 月球第一片绿叶

发布时间:2022-03-06 05:48:4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德·黑格尔      

              

 “2019年,我们成功地在月球上孕育了一颗植物的种子,它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上长出了绿叶,这是人类的第一次。”这一震惊世界的成就,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科学原理?

 

1.png

 

值此草长莺飞的时节,我校邀请了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实验载荷总设计师谢更新教授,为学子们做了专场报告,一起回顾那一场令人心驰神往的浪漫之旅。

 

2.jpg

 主讲嘉宾:谢更新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载荷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后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

 

“CE-4任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组成部分。”谢更新教授首先对探月工程做了简介。“与地球相比,月球的自转周期更长、重力更小,并且没有空气,这就意味着月球的昼夜温差极大。”谢教授认为在月球培育植物是极其艰难的。

 

3.png

 

谢教授总结到,我国的探月工程虽然处于世界领先梯队,却依然和最先进的美国、俄罗斯有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大火箭。

 

“我们2019年发射的长征五号,其运载能力只有25吨;而1966年美国发射的土星五号,却能运载重大50吨的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9吨;1987年前苏联发射的能源号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更是高达270吨。”

 

4.jpg

 

缺少大火箭制约着我们探月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谢教授指出,要完成这一探索任务,涉及到月球本身的恶劣环境、缺乏前人经验、月球白昼时间的限定,以及如何采用太阳光、如何固定生物活体、如何防止运载过程中泥土飞溅、如何选定植物的种子等多个挑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超越欧美的新探索,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就是一例。”

 

5.jpg

 

在经历漫长的准备和艰辛的探索之后,谢教授的团队选定拟南芥等植物的种子,顺利登上月球,绽放了月亮上的第一片绿叶。

 

“能顺利完成这个实验,离不开我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是每一位航天人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科学家的普遍品质。

 

6.jpg

 

谢教授鼓励同学们道:“我们的实验是人类的第一次,备受世界瞩目。但我们只是个开始,希望在座的同学将来继续更伟大的事业。”

 

在讲座的最后,谢教授向现场提问的两位同学赠送了纪念品——“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试验”限量发行纪念邮票,并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由他和团队编著出版的科普书籍。

 

7.jpg

8.jpg

“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试验”限量发行纪念邮票


9.jpg

10.jpg

谢教授赠纪念品并与学生合影

 

11.jpg

李南兰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谢教授赠送的科普书籍

 

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