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学记 | 穿越古今,拥抱未来

发布时间:2023-03-04 16:10:2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image.png


身为重庆人,我们究竟是谁?

是怎样的历史和文化塑造了重庆人?

“重庆人”的身份对于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如何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讲出独特的重庆故事? 

……



2月18日,带着这些疑问,南开两江双语班的同学们走进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这里,同学们乘坐考古时光机,跨过历史的高山与长河,探寻考古学科的奥秘,领悟重庆身份的意义,思考美好的未来将要去向何方。



image.png




image.png


无垠宇宙中,生命显得渺小却又神圣。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到哪里去?带着此般思考与畅想,同学们来到了此次研学的第一站: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


图片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一项项虚拟展示与体验项目中,同学们透过考古学这一显微镜,于一座座失落的废墟、长满青苔的古桥、神秘未知的墓葬、锈迹斑斑的器物、毫不起眼的植物种子、动物骨骼等人类活动文化遗存里,畅想与触碰某个时空下某些人群的“昨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image.png


远古巴山,渝水汤汤。乘坐时空穿梭梯,同学们迈进考古研学第二站:重庆考古标本陈列馆。在“春秋不朽”“美石美刻”“巴风渝韵”三大主题展馆中聆听来自重庆考古史中墓葬、标本与雕刻的无言诉说。


“春秋不朽”

从古人身后的栖息之处去探寻葬制、葬俗与审美,遥想重庆地区古代先民真实的生活图景和丰沛的精神世界。同学们对死亡的感受或许不再只是冷酷决绝,也可惊叹于先民的天马行空与精湛技艺,也可为其超然豁达之心态动容,亦能发现其中蕴藏的美好祈愿。

图片


“美石美刻”

在古拙自汉出、玲珑藏于宋、灵动现禅意、传承见匠心四大陈列单元中,先民们用纯熟技艺勾勒精致图案,用丰富题材重构社会生产生活图景。生命无法回避凋零,同学们却能在一点一线的镂刻中与我们的文化记忆再次对话。



图片




“巴风渝韵”

“文明肇始、汉晋风度、盛世渝都”,同学们在长江上游最完整、链条最长的新石器文化谱系中,重走中国百万年人类史的漫长征程,探寻曾经于这片土地生存的巴人与他们所创造的“巴文化”。

图片


图片




image.png


枇杷山书院是重庆考古人的“会客厅”,更是重庆历史文化与文博图书的“知识窗”。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在宁静的书香中围坐在一起,分享今日所学和心中所感。

图片


“考古原来涉及到那么多知识,

不只是历史,还有数学、化学、物理、

地理、人工智能……”

 

“考古很辛苦,但是辛苦之后

整理出来的都是‘艺术品’。”


“考古是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

让现在时的我们可以与过去时的古人畅谈。”


图片


在这里,学习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中发芽,顺着好奇的光攀爬生长。南开两江的课堂可以小到一间教室,也可以大到无限广阔的时空。因为未知,我们带着求知欲去探索;因为已知,我们更加渴望漫漫前路。


image.png

在枇杷山书院的一面墙上,神秘的巴蜀符号以独有的历史厚重感见证了这一切——一群青少年正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书写属于重庆与中国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