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沙龙 | 田祥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发布时间:2021-10-21 10:10: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1年10月20日下午,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来到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开展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主题的教育讲座。


1.jpg


学问合乎兴趣,方可得益


美国丹尼尔·平克提出“人的三种驱动力,即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来自外在的驱动、来自内在的驱动。讲座伊始,田校长强调了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他表示:“内在的驱动力就是内心有把一种事情做好的愿望,是最能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动力,其中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在于兴趣,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有力。”


田校长以《阴翳礼赞》这本书为例,讲解了此书从开始设想到完成耗时40年,累计100张艺术大片,完美再现了东方阴翳之美。之所以能坚持美,成就美,就在于创作者对阴翳之美所在领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jpg


求知欲创造了学校

好奇心丰盈了未来


作为教育者,要学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中的趣点,帮助学生从好学到爱学到成就自我的转变。田校长表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3.jpg


    田校长用法国埃尔韦·蒂斯的《分子厨艺——探索美味的科学秘密》来讲解生活厨艺与化学专业之间的关系,生活即教育,聪明的教育者,会捕捉生活中的每时每刻,融进教学反思中,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好奇心,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知识的边界寻求交集与突破,以不断创造发展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png


战胜焦虑最好的方法

改变现状——行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南开的学子追求卓越,有做世界青年的鸿鹄之志。然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难以契合的缝隙,不满现状会让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做“行动的巨人”,从内心的焦虑迁移到积极行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尽可能多是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如果把学习比作游戏,那么班主任就要做游戏的设计者,需不断思考,不断观察,做个性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心流”环境,在学生学习中巧妙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呼应问题.....让学生不断通关,逐步成长。“克服焦虑,追求行动上的卓越,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有很大的行动,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克服各种干扰和恐惧,迈开第一步。”


5.jpg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于培养学生不断探索、保持好奇之心,在于培养学生不满足于当下、追求卓越的进取之心,在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积极行动的奋进之心。


“观书有会意处,题有衣裳,以记其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故事,希望每一位班主任都做教育的专家,将生活中、学习中的点滴记录下来,不断收集、归类、总结,通过细水长流的积累,成为不断回馈学生,助力学生成长的汪洋大海。


讲座过程中,田祥平校长为年度新任班主任和获奖教师颁发证书并赠专著《格物致知》。


6.jpg

7.jpg

8.jpg


班主任学习笔记摘选


田校长的讲座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一个道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内在的驱动是推动学生长久学习的原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充满好奇心才能让学习变得可持续,这让我在会上联想到有时候会给学生讲一两个甲骨文,有一天早上我发现学生竟然自己查说文解字把课表改成了甲骨文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启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种内动力又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渴望,真的是收获颇多。

——王术智老师



田校长在今日的讲座中从人生内驱力理论出发,重点突出了内在驱动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成为学生的赏识者,真正去理解学生,积极行动,克服干扰和恐惧,从而激发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内驱力。田校长的讲座娓娓道来,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让我受益匪浅。班主任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人格的塑造者,更是他们心灵的指引者,面对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从小事入手,从细节抓起,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曹伶雪老师



    田校长提到丹尼尔·平克曾说“人有三种驱动力”:一,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力;二,来自外在的动力;以及三,来自内在的动力。而我们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达到最高境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够让学生快乐学习,内心有想把学习这件事做好的愿望,而不是让他们因为恐惧而去被迫学习。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需要结合生活中有意思的小事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有好奇。

 ——刘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