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科营 | 探访铜锣山

发布时间:2021-12-03 12:27:4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28日,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地理组的教师们带领学生前往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开展了以“躬亲求学问,行走南开人”为主题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 


“自然教育”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的,他认为:自然教育是一种顺应自然天性,依托乡村环境,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方式。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都是鲜活的“教材”,大自然本就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天然课堂。

 

本次地理实践活动的目的地为铜锣山矿山公园。该公园拥有独特的矿坑奇景,大小矿坑几十余口,延铜锣山脉排列,如同一串遗落在通铜锣山脉的珍珠。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雨水在深坑中汇集,形成了碧水深潭。


1.jpg

 

本次活动以体验、感知和学习自然为主要形式,在铜锣山矿山公园的大自然环境中,设计了多个研究性、实践性的主题。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对地质、植被、水文、经济等多个要素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接近自然探索问题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走进自然 

 

科普小链接

 

铜锣山矿山公园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巴渝平行岭谷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地质属沉积岩广泛发育区,二叠纪、三叠纪石灰岩质纯层厚;地形北部为中山,中部为低山,南部多浅丘;地貌多呈垄岗状,山体雄厚,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

 

公园及周边生物资源丰富,植物区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华中植物区,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的核心部分。公园内森林植被属亚热带温性常绿阔叶林带,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为樟、楠、栲、栋等。原生植被大部分遭破坏,呈小块状分布。今存野兽主要有水獭、黄鼬、西狐等;野禽:雉鸡、锦鸡等。爬虫类有赤练蛇、双斑锦蛇等。

 

解读岩石

 

铜锣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石灰岩矿资源。王民中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该处的地层结构和岩石性质。

 

2.jpg

3.jpg


同学们用地质罗盘测量了地层的走向、倾角等数据,并采集了反应岩层特征的标本岩石。

 

4.jpg

5.jpg

6.png

7.png

8.png

9.png

学生采集的部分岩石标本

 

探秘植物

 

王越老师带领同学们选择样方,用“望”“闻”“尝”“切”的操作方式辨认植物,观察植被类型的差异,并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原因。

 

10.jpg

11.jpg

 王越老师教授学生通过辨别叶片差异辨认植物

 

植物跳出课本,变得鲜活。同学们仔细观察各种叶片的特性,并收集有特点的叶片制作标本。


12.jpg

 学生按照叶片形状特点收集标本

 

13.jpg

 学生找到野生植物

 

考察水文

 

景雪浩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目的地周围清理垃圾,并讲解生活垃圾对水质的污染,教育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人地和谐。

 

14.jpg

 景雪浩老师和学生清理垃圾

 

15.png

 景雪浩老师讲解水流对岩石的作用

 

同学们观察湖水的清澈程度,采集不同深度和远近的水样。返校后,景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用化学试剂测量水中特定的化学成分含量,分析该类水源作为饮用水的危害,共同讨论防治措施。

 

16.jpg

17.jpg

 学生采集、测量水样

 

18.jpg

 学生展示采集到的不同水样

 

走访人文

 

陈广川老师和石汇灵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访当地村民,了解以前的开矿经历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以及在矿山关闭后村民们的居住情况和就业形式的转变。


19.jpg

20.jpg

  同学们采访当地居民

 

在村民的指引下,师生们参观了矿山废弃遗留的工业景观、厂房设施、矿业设备,这些工业遗址与目前的青山碧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人地协调的理念。


21.jpg

 废弃遗留的厂房设施

 

活动结束后,初二4班的蔡沛玲感慨道:“通过参与实践,我们感动于广大献身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们,此次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只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小小缩影,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关于一个学科,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参与实践才能真正明白其中含义。”

 

“躬亲求学问,行走南开人”,重庆南开两江中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阵地,以实践开阔学生眼界,锤炼学生能力,践行“公能”育人理念。同学们在本次地理综合实践中,用脚步丈量脚下土地,以行动探寻真知,在自然中深化地理学习,在地理学习中领会自然真谛。


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