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来袭:南开两江“雷雨”比重庆夏天更炽烈!
“雷雨”话剧节
“雷雨”话剧节取自著名现代话剧剧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曹禺先生是南开校友,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后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南开系列学校每年如期举行“雷雨”话剧节,通过学校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文,感悟生活,收获成长。
戏剧不仅是故事
更是时代的回声
台词不仅是语言
更是生命的震颤
5月底,重庆南开两江中学迎来了“雷雨”话剧节。在这场文化与艺术交汇的盛宴中,高2026届的同学们全员参与,自导自演,用创意的编排、精湛的演技与炽热的情感穿透舞台,将四部风格迥异却同样经典的作品与自我的青春碰撞出璀璨火花。
点击下方查看“话剧节预告”视频
点击下方查看“话剧节活动”视频
迷雾重重的孤岛:《无人生还》
“海面归于平静之后,岸上的人会开来小船。他们能够发现的,只有躺在士兵岛上的十具尸体,和一个无人能解的谜。”
灯光投下,舞台场景神秘、压抑。高2026届1班的同学们以精准的节奏控制和细腻的情绪传达,将观众一步步引入命运的预言,演绎出“罪与罚”的人性寓言。
舞台上,每一声脚步、每一次凝视都暗藏玄机。你敢直面这场“无人生还”的绝境吗?
沉稳厚重的史诗:《北京法源寺》
“庙堂高耸,人间戏场。”
高2026届4班呈现的《北京法源寺》带我们穿越回了那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康梁的挣扎、僧侣的沉默、革新的呐喊,交织成历史长河中的巨浪惊涛。
学生不仅是演员,更是历史的传声筒。他们用极富感染力的表演,把一个激荡的清末中国呈现于我们面前,他们以青春的力量重新叩问:“改良与革命之间,人该何去何从?”
《北京法源寺》,一场跨越时空的觉醒与悲歌。
极具讽刺意味的真相:《项链》
一夜璀璨,十年沧桑,当虚荣的泡沫破碎,生活的真相又是什么?
高2026届2班以自己创意的改编,让经典作品《项链》在舞台上绽放了新的生命。
这次,玛蒂尔德穿越百年,跨越国界,化身为中国民国时期的慕云,走向了话剧舞台。在一幕幕变换的舞台灯光下,慕云由最初舞步轻盈的模样到苦役后的憔悴老态,展现了命运的反讽,让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生命与信仰之间:《风声》
家国信仰,谍影灼心。高2026届3班带来的《风声》,将剧场的氛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面对严酷审讯、面对彼此怀疑,顾晓梦自白中的“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震颤着全场的心弦;结尾处,吴志国的一句“因为,我也是”将“谁是老鬼”的悬念维持至最后一刻。
“敌人永远也不会明白,老鬼从来都不是个人,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不仅是一次演出,更是一场关于勇气与信念的青春告白。
少年薪火,剧照山河
华彩落幕,戏启新程
本届话剧节燃起的星火
已烙进每个南开两江少年的瞳孔
那是剧本围读时发烫的求知目光
是排练厅里反复打磨的执着印记
更是舞台上
让雷雨般的惊雷
与青春心跳同频的炽热回响
愿这簇属于南开两江人的艺术薪火,永远在“允公允能”的沃土上燎原,待他日重聚光灯下,你我定能以更铿锵的台词、更笃定的步履,在人生剧本里写下:“公能”为骨,青春作魂,这出名为“青春”的大戏,定会有下一幕更璀璨的开场!
期待我们在光影之间,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