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修炼手册 | 周杜岳:从南开两江到国家集训队
周杜岳
个人简介:
初中:南开两江中学初2023届5班
高中:南开中学高2026届20班
保送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
CNBO 2025 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CNBO 2024 金牌
在南开两江的土壤中生长
2025年8月16日,汇聚全国青少年生物学顶尖英才的第3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在西安圆满落幕。本届竞赛人数规模创历届之最,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80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竞赛涵盖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着重考察各位选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最终,初中就读于南开两江中学初2023届5班、高中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高2026届20班的学子周杜岳斩获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周杜岳的第一块金牌了。早在2024年5月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她已经凭借优异的成绩入选重庆省队,并在2024年8月喜摘全国中学生第33届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然而,比金牌更动人的,是她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精神”——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静默坚守、追求卓越、勇于挑战、甘于奉献。
回忆在南开两江
生活和学习的日子
周杜岳没有进行宏大叙事
只讲述了一些细碎温暖的片段
这些日常琐碎
恰恰是最真实的成长底色
一、周杜岳:成长的路,青春的光
一晃五年光阴飞逝,再回首那些不可磨灭的琐碎瞬间,仍然令我感到怀念与欣喜:
每周二下午大家各显神通试图清醒过来听远程课学习动物生理,一起排排站,听得稀里糊涂;同学们有时为几个知识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偶尔也互相打趣说没考过还是要把笔记复印几份贡献出来;想起晚饭时间一个人在食堂量子速读名词解释,低空飞过晚自习听(默)写后被老师批评教育说平时功夫没下够;综合竞赛不能取舍挑灯夜战,被各科任老师关心身体负担和学业压力……这些经历在当时带来的或轻松或紧张或疲惫或感动,有的自觉不过平常小事,也有的如同灭顶之灾……现在来看,却总是能令已经历过的人会心一笑。
点滴小事,汇就心头涓流,察觉这条路尽管偶尔寂寞、总是枯燥、往往忙忙碌碌没有尽头,最幸运的事却莫过一直有师长亲友伴我左右。
我的老师曾说过,前往更好的平台,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人;而遇见更好的人,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希望能把这种看待问题的视角留给学弟学妹们。对我而言,南开两江在这方面留给我的莫过于这一年多与后来更多年仅属于我的独特经历,而对这一路我遇见与将要遇见的同行者,无论何时我都心怀感激,并以此为动力尽力前行。
对于学弟学妹们,特别对于竞赛生们,我想说:前路并非永远坦荡笔直、指向成功与胜利,这一路走来,我也见过很多充满坎坷、以失败告终的案例。但我想,假如我们珍惜当下经历与彼此,哪怕最终命运的风暴真的掀翻了我们的船只,这沿途风景也能不负你我初心。请珍惜在南开两江求学的日子,祝愿大家心想事成、一切顺利!
二、奋斗为底色,师生共成长
周杜岳眼中看似平常的一个个瞬间,恰是南开两江教育最珍贵的部分。学校从未把“竞赛”作为她的唯一,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会她如何学习、如何坚持、如何在挫折中依然保持热爱。
教育的温度是陪伴,更是点亮。在周杜岳看来,最幸运的莫过于“一直有师长亲友伴我左右”。老师们在她挑灯夜战时的关切、迷茫时的点拨、失败时的鼓励,都成为她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光。周杜岳的综合班主任、主教练老师用“善于独立思考”“认真踏实”“聪慧机敏”来形容她;周杜岳初中时期的语文老师在谈起她时,也用“阳光开朗”“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等词语来描述。
这是南开两江学子的普遍特质,也是南开教育者的人物群像。
周杜岳同学的成长故事,是南开“六年一贯制”贯通培养理念的生动体现。这既是一段个人奋斗的历程,也深刻诠释了当代青少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体现。在南开注重基础、鼓励探索的培养环境中,她以不懈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的意志品质,不断在生物学领域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她所展现的好奇心与专注力,既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也充分体现了南开育人体系的扎实成效。愿更多学子在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以科学为舟、以梦想为帆,传承践行“科学家精神”,为祖国科技发展与人类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南开两江中学生物竞赛教练团队风采
李水兰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格言:化繁为简,化雨春风,返璞归真
余昆洋
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格言:尽力而为,一切皆有可能。
陈凤雯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教育格言:唤醒孩子幸福的基因
刘湘柠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教育格言:沐光而行,融情于教
李鹏佳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育格言: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梁宵潇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教育格言:用思想的碰撞引发生命的升华
陈梦迪
毕业院校:重庆大学
教育格言: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为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