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科学教育新未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项目走进南开两江中学

发布时间:2025-10-30 11:00:0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image.png

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交织的今天,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连接不同文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2025年10月29日上午,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校长杨华跃、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南兰、副校长陈踊,与来自泰国孔敬大学、东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院的领导、教育专家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拉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项目研讨活动的序幕。这是一场融汇理念、贯通中外的科学教育对话,也是一次以教育为桥、以科学为媒的深度协作。


image.png

英语教师达玲主持  

点击查看视频





校长杨华跃致辞

image.png

首先,杨华跃校长对泰国孔敬大学、东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院的嘉宾及全体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一带一路”不仅是地理的连接,更是教育工作者心灵相通的桥梁。本次论坛聚焦“科学教育”这一时代命题,正是回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契合中泰两国各自的发展战略。杨校长回顾了西南大学与泰国孔敬大学通过孔子学院建立的深厚合作基础,强调教育合作正从语言文化向科学教育等专业领域深化。他提出三点愿景:希望论坛成为深化友谊的纽带、激发教育创新的平台、推动务实合作的催化剂,期待通过课程共建、师生互访、联合研究等具体项目,将宏观愿景转化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行动。最后,他呼吁各方携手共进,将“一带一路”的教育合作愿景转化为点亮无数未来的希望之光。

image.png

image.png

互换礼物





科学教育示范课

image.png


南开两江课程创新中心的物理教师李亚琛带来了一堂富有启发性的物理课《看见声音的形状》。他创新运用利萨如曲线,将无形的声波振动转化为屏幕上精妙绝伦的二维几何图案。当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示波器上相遇共振,便交织出动态变化的对称图形,使转瞬即逝的声音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定格呈现。这堂课不仅是一次精彩的实验演示,更是一次深刻的跨学科教育实践。它生动地诠释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的深度融合,让大家直观地理解了波的叠加原理与频率的内在关系。通过“看见”声音,学生们得以从全新的维度感知物理规律之美,从而激发起对科学探索的无限好奇与热情,充分体现了南开两江中学在科学教育创新上的前沿思考。

image.png

课程结束后,泰国教育同仁与李亚琛老师围绕科学教学展开了深入交流。双方就教育理念、课堂实践与文化背景下的教学差异交换了见解,在思想的碰撞中相互启发,拓宽了彼此的教育视野。

image.png






科学教育工作经验分享

image.png

南开两江中学科创实验中心田震主任带来了“面向未来:构建中学科学教育的‘公能’新范式”的专题分享。学校以“允公允能”为精神指引,依托区域资源与平台优势,以“育人为本,公能合一”为内核,创新构建涵盖学段贯通、课程开发、评价变革、师资培养、资源整合五大维度的“一核五维”科学教育生态体系,并从高站位、广视角、多层次、宽领域进行广泛改革实践,系统打造中学科学教育实践范式,有效破解中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碎片化、评价体系单一、教师发展路径模糊、资源协同低效等核心问题。这一实践,为新时代中学科学教育改革树立了典范,展现了“公能”理念引领下的创新路径与广阔前景。





参观校园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开启了校园科学教育场馆的参观之旅。从美术馆的艺术氛围,到生态馆的自然探索;从实验室的科技前沿,到航天馆、地质馆的浩瀚奥秘;再从3D打印实验室的创意实现,到精工实验室的匠心精神,最后步入书香静谧的图书馆……每一处空间都体现着南开两江中学“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办学理念。


美术馆

image.png


生态馆

image.png


科学教室

image.png


航天馆

image.png


地质馆

image.png


图书馆

image.png





image.png

科学,是世界的语言

教育,是未来的种子

今天,我们在这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明天,它将在世界更多角落

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本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项目交流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南开两江中学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系统成果与创新理念,也为推动国际科学教育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协作、共赢的态度,与全球教育伙伴一道,携手推进科学教育向前发展,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