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在线!南开两江教师又双叒叕获奖了!

发布时间:2025-11-03 11:07:05  作者:李美龄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image.png


师者匠心,深耕不辍

教坛逐光,硕果盈枝

近日,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教师团队于多项市、区级教学竞赛与评选中崭露头角、连夺佳绩。从化学教研的持续探寻,到数字素养的创新实践,从课程资源的逐步搭建,再到全科育人的成果渐丰,每一份荣誉都承载着教师们的专业坚守,再次彰显了学校卓越的师资实力与深厚的育人底蕴。





一、硬核教研,化学团队多点开花

在2025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我校化学组成绩亮眼,以扎实的教研功底与创新的教学探索一举揽获市级一等奖与多项二等奖,展现出深厚的教研积淀与整体性的创新实力。

image.png

论文思路

《高中化学“铁盐转化”的项目式教学——光化学的艺术演绎:“蓝晒印相-光影艺术”》

本项目基于科学探究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聚焦普鲁士蓝的特性,解析蓝晒工艺的光致电子转移机制及显影原理,构建以铁盐化学转化机理为核心的“蓝晒印相-光影艺术”课程。“认知建构-实践探究-迁移创新”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元素转化认知与视觉传达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思维与审美能力的协同发展。



《破茧:数智化技术助力新高考化学教学转型》

本论文以“狗的行为”为喻,分析高中生化学学习现状。结合教育数字化与高考改革目标,研究探讨了数智化赋能化学教学的路径:通过智能诊断化解畏难情绪,利用虚拟仿真缓解资源不均,借助学习分析提升解题效率,并借AI探究任务避免思维固化。研究表明,数智工具是连接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推动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转变的关键杠杆,为新高考背景下教学优化提供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探究与实践 ——以“行走的化学项目式学习”为例》

多元化、特色化的校本选修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为核心素养的健全提供新的范式和可能,也利于学校展示出自身特色、增强影响力。《行走的化学项目式学习》更加强调真实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具备“公和能”的特质,体现“新”的特色。同时,课程发展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了解科学前沿知识、革新自我的教学理念,不断构建、完善符合本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image.png



《重构教学内容 落实核心素养——以“电化学腐蚀原理的应用”教学为例》

本文以“电化学腐蚀原理的应用”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内容重构。研究突破传统教学设计“危害-原理-防护”的线性逻辑,以保暖贴、双吸剂和微电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为情境载体,引导学生构建电化学模型解决真实问题,发展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通过挖掘原理的积极价值与前沿应用,引导辩证思维,实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落实。本课例为素养本位教学提供了“情境-模型-素养”三位一体的有效范式。




二、数字赋能,无界课堂智创未来

在 2025 年全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重庆市级选拔活动中,我校教师团队以“科技+教育”的融合思维,将学科知识与数字技术深度绑定,让课堂突破传统边界,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创新探索。

image.png


教学设计

《揭秘皮蛋——常见的酸、碱、盐》

通过“制作皮蛋”开展微项目式学习,以核心知识进行情景化设计,转化为实际问题。课程通过揭秘“皮蛋制作原理”回归“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借助实验探究“皮蛋粉成分”,考察学生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以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的掌握,最后回归“皮蛋制作体验”,实现知识的“情境化”、“问题化”和“活动化”。


《科技人文融合创新项目活动的一般过程》

本课程围绕“南开两江校园微缩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真实项目展开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榫卯工艺,并融合现代三维建模与激光切割技术,实现古今工艺的有机对接。通过实地测绘、模型拆解、软件制图、构件激光切割及实体组装等系列实践任务,学生将完整参与创新项目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有效锻炼了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资源建设,智慧成果擘画新篇

在重庆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典型案例评选中,我校教师团队开发的课程资源凭借 “创新性、实用性、示范性”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构建能力的肯定,更为后续系统性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image.png


教学设计

虚实相生:航天工程教育的指导探索

为深化航天科学教育,南开两江中学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以典型任务为主线,构建“场景重构—项目驱动—个性适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有效突破传统航天教育在实践场景与互动体验上的局限,形成VR赋能的教育新生态。依托“虚拟仿真+实体实验”双轨教学体系,配备全息投影舱、火箭发射模拟、月表虚拟体验等设备,成功孵化立方卫星、探月工程车等项目,为航天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四、全科绽放,育人成果渐结硕果

南开两江的育人魅力,从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突破。在学生综合实践指导与跨学科教学领域,我校教师同样以卓越表现斩获区级荣誉,展现出学校“五育并举、全科均衡”的育人硬实力。

image.png


指导思路

关于规范社区广场舞活动以破解噪音扰民难题的提案

这份获奖提案的成功,源于其精准的问题定位与科学的提案设计。广场舞矛盾是典型的社区治理难题,我的指导思路是引导学生在“支持健康生活”与“维护公共安宁”之间寻找平衡点,而非简单批判。从设计问卷、实地走访,到提出“静音舞”等创新方案,同学们始终秉持着建设性态度。我认为最终呈现的提案已经超越了问题本身,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理性精神、人文关怀和实践智慧。这不仅是模拟政协的成果,更是一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


image.png


教学设计

“火”力全开,守护安全

本堂课以江西省南昌市4.27住宅楼盲目逃生亡人火灾这一真实案例为线索,遵循案例警示—知识构建—技能实操—思维升华的逻辑主线,采用“火起灭火—火场逃生—火后急救”的递进式教学设计,突出人民防空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强调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在战时与平时的通用性。通过情境导入引发思考,案例分析探究原因,技能学习掌握方法,综合应用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从“知””到“行”再到“思”,最终内化珍爱生命、居安思危的核心素养。






以师者匠心,铸教育高地

在南开两江,一支“专业过硬、理念前沿、视野开阔”的教师团队,正持续赋能课堂、引领学生成长。他们学科功底扎实,让学生“信其道”;教学理念前沿,让课堂“有魅力”;育人视野开阔,陪学生“走更远”。南开两江的教师团队构成了学校发展最坚实的基石,也成为“南开系”教育品质的最佳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