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科研真谛,赋能专业成长——第24期名师讲堂

发布时间:2025-11-13 11:08: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image.png

科研之路无捷径,深耕不辍方致远;师者成长无止境,笃行精进方成才。为系统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与论文写作能力,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科研根基,我校第24期“名师讲堂”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全国知名化学教育专家、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专职副主编朱玉军博士担任主讲,为全体教师带来以“高水平论文选题与写作”为主题的专题指导。

image.png

教务处主任、化学教研组组长王茜主持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

点击查看视频




个人简介

微信图片_20251105102753_280_142.jpg

朱玉军

教育学博士,全国知名化学教育专家,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担任两届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担任三届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学教师“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全球教育展望》《中国大学教学》《科学与社会》等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和著作10余部。参与开发的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在北京、上海等31个地区做培训和学术会议报告,及IUPACICCE2016报告,共计达200多场。





杨华跃校长致辞

image.png

活动伊始,杨华跃校长为本次讲座致辞。杨校长高度赞誉,朱玉军博士是教育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和“国培计划”资深专家,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深切关怀,令人敬佩。杨校长指出,在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被赋予更高要求。教师要站稳三尺讲台、深耕课堂教学,更要具备反思、研究、提炼与传播教育智慧的能力。教育科研是推动教师走向专业化、学术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期待朱玉军博士以其丰富的编辑经验与学术洞察,为老师们指点迷津,助力教育科研水平提升。





讲座《高水平论文选题与写作》

image.png

朱玉军博士首先提出关键一问:当前教学瓶颈与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根源究竟在何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根源在于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存在不足——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欠缺,导致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难以真正落地。

在教学设计层面,朱博士指出教师普遍在目标设定、内容组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他强调,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围绕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五个维度,系统构建科学育人的整体框架。

image.png

关于优质课的设计,朱玉军博士明确提出唯一评价标准是学生的获得感。优质课的本质在于有效与高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厘清三个核心问题:究竟要学生知道什么;怎么让学生更快知道,更深理解;怎么才能确定学生真的知道和理解。

在教学主题内容分析上,朱博士强调要把握学科逻辑序列与内在联系,建议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结构化呈现知识框架,突出知识联系与核心素养的融合。他结合案例对比加以阐释,提倡以知识结构化、条目化、观念统领、逻辑流程化及素养导向为分析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应避免形式主义。朱博士以丰富的教学例子指出常见的五大误区,如为创设而创设、情境缺乏教学功能等,强调情境设计应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以促进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为准绳。

image.png

image.png

教学过程应兼顾“有趣”与“有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课堂应遵循“唤醒—学习—巩固—迁移”的基本步骤,形成一种有节奏的推进。

教学实录应精准详实,分环节呈现师生互动的关键细节,力求如实验报告般可复现。教学思想与创新点要聚焦“干货”,如关键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情境素材等。教学效果与反思部分,应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与获得感逐条检视目标达成情况,总结成败原因,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清晰方向。

image.png

image.png

杨华跃校长向朱玉军博士赠送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校本期刊和纪念品





总结发言

讲座结束后,重庆市化学教研员卓峻峭老师为本次讲座作总结。卓老师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教研支撑,而如何将优质教研成果辐射、引领更广大的教师群体,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他高度评价本次讲座内容充实、视角前沿,特别感谢朱玉军博士带来的深度分享。这次的课例研究类讲座极具针对性,真正契合中学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鼓励大家以此为起点,树立更明确的专业目标——例如,力争在高水平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赢得全国同行的认可与借鉴。





教师感言

谭海璐. 化学教师

参加朱玉军博士的讲座,我深受启发。作为化学老师,以往撰写教学案例、实录和反思时易流于形式。朱博士强调的“具体、有效果”,让我明白要聚焦化学学科特质,如实验细节、概念生成的关键对话,实录要体现化学思维轨迹,反思需结合核心素养与真实数据。这让我懂得从教学实践中挖真问题,以扎实记录支撑研究,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对提升化学教学专业性很有帮助。


何婷婷. 化学教师

有幸聆听了朱玉军教授的《核心素养为本的优质课例设计—基本原理与案例分析》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研究应该务实、求真。朱教授以结构化框架剖析了教学设计的底层逻辑,让我清晰看到了从目标设定到素养落地的完整路径;而“拒绝假大空,聚焦可重复性”的课例书写指南,更是让我豁然开朗。同时,我领悟到优质课例之优不在于盲目追求形式创新或是情境创设,而在于让每一处设计切实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未来,我将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规范与创新中寻求平衡,让教学既有章可循,又能真正赋能于学生。


龙城. 化学教师

有幸聆听朱玉军老师关于高水平论文选题与写作的讲座,深受启发。朱老师以其丰富的编辑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积淀,精准指出了教师在论文写作中常陷入的误区与盲点。他强调,好的选题源于真实教学问题,既要立足课堂实践,又要具备理论提升的空间;写作则须逻辑清晰、语言规范,体现研究的严谨性与创新性。整场讲座内容系统、案例生动,不仅厘清了我对论文写作的诸多困惑,更让我意识到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勇于将教学实践转化为研究成果,在反思中成长,在写作中升华,真正实现“教”“研”相长。


南开两江中学“名师讲堂”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彰显了学校打造学术型教师队伍的坚定决心。本次“名师讲堂”不仅是一次精准的论文写作指导,更是学校构建“教学—研究—发展”良性教师成长生态的关键一环。学校将继续系统化推进学术型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引入顶尖学术力量,将科研素养提升深度融入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积蓄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