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与健康知识科普

发布时间:2025-11-20 10:55: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儿童饮食安全消费提示

儿童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成长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科学合理和安全营养饮食,是家长们的重要话题。现对儿童饮食安全做如下消费提示。

  一、注重儿童营养均衡

  (一)为儿童科学选择食品

  父母为孩子选购食品时,应到正规商超或市场,不要买来历不明或过期的食品,应仔细辨认食品类别,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优先选择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并妥善保管购物凭证。

  要留心市面上一些冠以“儿童”字样的食品,很多家长会误以为是专门给儿童吃的。目前,我国没有儿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仅有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提醒家长不要被误导。

  (二)摄取的食物要多样

  家长为儿童准备的一日三餐应以谷类为主,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可以适量吃一些鱼、禽、蛋、瘦肉。烹饪方式多选择蒸、煮、炖、煨等,避免吃没熟的食物。如生吃瓜果、蔬菜,要注意洗净后再吃。对预包装食品,家长打开包装后,要细心看护小朋友注意卫生、尽快吃完,同时注意不要一次吃太多。

  二、少吃零食和冷饮

  (一)零食不能替代正餐

  给儿童选购零食时,应优先选择正餐中不容易吃到且新鲜的零食,如时令水果、坚果等。小朋友尽量不要吃高盐、高糖、高油等不利于健康的零食,避免吃重口味和刺激性的零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零食不可代替正餐,不要在临近正餐和临睡前吃零食。如果儿童活动量较少,家长要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量,保持吃动平衡。

  (二)吃冷饮应适时适量

  炎炎夏日,儿童爱吃冷饮,家长们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能一次吃太多;二是不要在空腹时、正餐后,或剧烈运动后马上吃;三是不要吃冷饮后马上喝热水,以免刺激胃黏膜血管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腹泻或咽部疼痛等。还有些小朋友爱喝各种饮料,需要注意的是,喝饮料不能替代饮水,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多喝水的习惯。

  三、外出饮食留意安全

  (一)野味勿随意采食

  大自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小朋友们对颜色、形态多样的野花、野果、野蘑菇等,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但如果随意采摘并误食,可能引起中毒等严重后果。家长事先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采摘和食用。出门游玩前,最好为孩子准备好专用保温水瓶或水壶。同时,预备一些坚果、饼干、牛肉干、水果等,以备不时之需。

  (二)有的食品吃要多留意

  儿童的吞咽等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食用颗粒状、冻状、鱼类和黏性较大的食品(如年糕)时,家长应在旁边看护和指导,以免发生意外。特别是运动或游戏时,不能吃东西。严禁儿童接触使神经兴奋的含酒精食品或饮品。

  四、适当防护少聚集

外出就餐时,避免去人员集聚密度大的餐厅。家长要注意查看餐厅是否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优先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高和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

  接触菜单后应洗手,进餐前最后一刻摘去口罩,吃完立即戴上。用餐时尽量避免交谈和嬉戏,缩短用餐时间。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鼓励分餐。教会儿童掌握正确使用碗筷方法,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同时,家长要照顾好儿童,不要让小朋友们在餐厅内乱跑,避免摔倒或烫伤,并减少接触公共设施,保持个人卫生。




关于饮料的消费提示

饮料是指经过定量包装,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的食品。市场上饮料琳琅满目,包括果蔬汁类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等。因口味多元、携带方便,受到大众喜爱。为帮助消费者科学选购和饮用,特做如下消费提示。

  一、果蔬汁类饮料不能替代水果和蔬菜

  果蔬汁类饮料是以水果和(或)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果实)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名称及配料表的标签标示内容,确定相应果蔬汁类饮料产品的具体类别。果蔬汁应根据产品标签说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储存;开封后,应贮藏在0-5℃冰箱内,并在48小时内喝完。经巴氏杀菌或超高压杀菌的非复原汁,应低温冷藏,其保存时间较短,开封后尽快喝完,以避免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繁殖。

  在以橙汁为代表的浑浊型果汁中保留了部分果肉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但与新鲜果蔬相比会有部分营养损失。因此,喝果蔬汁不能完全替代每日对水果、蔬菜的摄入。

  二、要注意活菌型乳酸菌饮料贮存要求

  乳酸菌饮料是含乳饮料的一种,是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在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液中加入水、白砂糖,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茶等一种或几种配料调制而成的饮料。

  根据是否经过杀菌处理,分为非活菌(杀菌)型和活菌(未杀菌)型。非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可常温储存;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贮存、运输,必须保证在2-8ºC冷链条件下,否则会导致乳酸菌活菌数下降,且影响饮品口感。

  在国内销售的乳酸菌饮料,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明非活菌(杀菌)型和活菌(未杀菌)型。消费者在选购和贮存饮料时,可以通过标签标识进行区分。

  三、3岁以下儿童和老人饮用珍珠奶茶时应防噎喉

  奶茶固体饮料是以茶叶提取物,或直接以茶粉、乳品为原料,可添加糖或甜味剂、植脂末等食品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供冲调饮用的固体饮料。奶茶固体饮料一般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在饮用热的奶茶饮料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椰果奶茶、珍珠奶茶、果蔬奶茶等,是用奶茶粉分别和椰果粒、珍珠Q果或红豆粒、红枣粒混合而成。3岁以下儿童或老人饮用以上饮品时,有吸入气管或支气管的风险。儿童须应在家长的看护和指导下食用,老年人应小心饮用。

  四、选购饮料时要注意查看产品标签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饮料标签内容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要注意产品标签,不购买或食用没有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标签内容不清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在饮料标签上还会标示营养成分表,如能量和4个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含量及其占每日所需营养素参考值(NRV)。消费者可根据营养成分表选择适合的饮料。

  特别提醒消费者,饮料不可过度饮用,更不可将饮料替代日常饮水,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




校园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学校食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现就校园食品安全做以下消费提示。

  一、学校注意事项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其中学校食堂是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关键场所。学校要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强化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校外供餐单位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消除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一)保持食堂清洁卫生。严格按照规定对食堂的设备设施、工具用具以及餐盘、筷勺等清洗和消毒,对售饭台、餐桌椅、水龙头、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表面,要定期消毒。

  保持学校食堂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同时,认真排查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每天检测并确认体温正常、身体健康。

  (二)注意餐食原料和用水安全。学校餐饮食品及原料、用水应当遵循安全的原则,通过看外表、闻气味、触摸食物质感等方式挑选新鲜卫生的食材,防止购进可能被致病微生物和化学物污染,以及过期、变质的食品及原料。不要采购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食品安全风险食材。

  (三)严格餐食加工制作过程。食品加工制作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特别是对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饮用水要煮开后方可饮用。熟制食品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70℃,食用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的熟制食品前,应确认食物未腐败变质,并彻底加热。配餐水果要新鲜,并清洗干净后再食用。接触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应分开存放和使用。

  (四)优化师生用餐方式。供餐可采取错时错峰、送餐到班、分散用餐等方式,延长堂食供餐时间,避免人群聚集用餐。就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鼓励提供套餐,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五)售卖的预包装食品要符合相关要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不购买和销售“三无”食品。采购时,查看食品包装是否密封完好,包装上食品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并按照产品包装上标识的条件进行贮存。

  二、学生注意事项

  在校期间,学生尽量少聚集,在一起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做好个人安全卫生防护。同时,合理的饮食搭配、健康的行为习惯也相当重要。

  (一)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每日膳食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饮用足量白开水。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三餐规律,少吃夜宵和零食,不要食用“高盐、高糖、高油”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

  (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持续久坐时间,课间外出活动,舒缓紧张。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按时作息,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

  (三)培养习惯,注意防护。保持个人卫生,饭前饭后勤洗手,减少在公共场所与公用物品和部位的接触,口罩要在取餐后用餐前摘下放在干净的地方,用餐后立即戴好。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嘴。




本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