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紫家长学校 | 家校携手,育梦成真 ——重庆南开两江中学2024年秋季家校共育活动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为凝聚共识,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有效平台,9月开学以来,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定制以“家校携手,育梦成真”为主题的秋季家校共育活动。
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执行校长杨华跃为初2025届和高2025届、初2027届和高2027届的家长们分别作了育人分享会 。
01初2025届和高2025届育人分享会
一、坚守梦想,坚定信心
有梦想才会有目标、有信心,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杨校长讲到中高考中都有不少同学因为坚守梦想不离不弃,最后阶段实现逆袭,成功圆梦。“我们还有九个月时间,一定要相信学校、相信老师,更要相信自己、相信奇迹”。杨校长谈到,南开两江的老师们纯粹、专注、敬业、勤奋、追求极致,是值得信赖的,但光靠老师是不够的,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唤醒同学们的内驱力。刚刚毕业的2024届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给学校寄来了很多感谢信,阐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老师有耐心、学生有恒心、家长有信心,三者通力配合,成功就是必然。
二、挑战自我,努力奋斗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为什么要奋斗?杨校长谈到,华为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跃成为现在世界顶尖的科技企业,正因为坚持了“长期艰苦奋斗,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核心文化。人才济济的华为有很多来自于清北等名校的毕业生,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说过,清北学生最大的不同是自控力和忍耐力。杨校长以南开校友张存浩和体育明星郑钦文、C罗的故事,深刻剖析了自控力、忍耐力对于学习的意义,并指出“学习的本质就是极致重复。”挑战自我、学会自律、追求极致——这就是奋斗的精神,它是战胜困难的资本,是终身学习、事业有成的基础,更是精神富足和生活幸福的基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条件。
三、相信科学,改进方法
作为毕业班的学生,最后一年怎样学习才有更好的效果?杨校长以自己读书时的经历和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了“学习六步曲”: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纠错—极致重复。“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尤其要保证听课的效率、复习的及时和作业后的纠错总结”杨校长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中高考都非常注重科学的思维,包括反思、归纳、联想、转移等;南开的学生不能在题海中迷失,更不能靠机械的记忆,高效的记忆离不开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例如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调整记忆习惯;备考的这一年尤其需要科学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大脑海马体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为学习提供保证。
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杨校长指出,“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段源自《淮南子》中的经典名句曾被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作为醒世名言,在今天仍有深刻的价值。“懂得取舍才可明志,家校、师生、亲子三大关系和谐方可宁静致远。”懂取舍就是能够不为纷繁的世俗烦恼分心,不被充斥在生活中的诱惑所迷,不忘初心、抓住核心、保持重心才能成功。三大关系和谐,就是家校多沟通、劲往一处使,就是师生互欣赏、教学同进步,就是妈妈好情绪、爸爸大格局。
杨校长最后总结到,当同学们开足马力,努力进取走过中高考后,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录取通知书,更将收获心灵的成熟和无所畏惧战胜困难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
02初2027届和高2027届家长分享会
杨校长首先谈到了南开的育人观。他讲到育分先育人,南开的“三好”,好的分数背后是好的素养,好的素养和分数托起未来好的生活。南开通过知、情、意三位一体的课程,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南开讲坛,培养学生高分的同时还培养学生报国、奋斗、科学等素养,在学习之余给孩子留下锻炼和“做梦”的时间,让他们既能强健体魄又能拥抱创意和想象,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优秀素养。杨校长也提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功非常重要,家长从小给孩子的三观、习惯、追求等会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学校的教育理念要相契合,才能将家校两股力量形成合力、同频共振,助力孩子成长。杨校长嘱咐家长,进入新学段,孩子们都会面临新挑战,学习上会有挫败感,正如南开中学肖力校长提到的“失败力”一样,杨校长也希望孩子和家长们都具备耐挫力,不抱怨、不攀比、科学对比、看到进步,让孩子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谈到具体的育人策略时,杨校长给出了四组关键词:育心为上、宽严结合、明确目标、体验成功。
育心就是培养内驱力,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学校采用了南开讲坛、讲南开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志向,以卓越人物为榜样激发孩子们立志成才;家长们也需要配合学校,通过有效的办法引导孩子们寻找自己的人生理想。杨校长结合自己体验,以南开知名校友张存浩院士的故事为例,指出培养孩子的内驱力重在培养“报国、奋斗、以事业为乐趣”等大格局的奋斗者的价值观,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学习”当乐趣、把“事业”当乐趣,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和幸福的人生。杨校长特别嘱咐家长们应善于利用身边资源、学会用孩子熟悉的身边人物和案例实施教育,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宽严结合是家庭教育的必要手段和艺术。杨校长提出,“溺爱”和“专制”都是育儿的天敌,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要理解、尊重、共情,又要保持适度惩戒,培养其三分敬畏之心。在中学阶段,父母的科学陪伴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父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通常起着把控大局、引领方向的作用。欢迎家长们经常通过南开青莲紫家校课堂的学习,提升育儿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
明确目标是学校和家庭合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首要任务。目标可以分解,如班级目标、年级目标、职业目标、人生目标。杨校长以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故事告诉家长朋友们,孩子渴望未来但又不了解他的未来,教育就是帮助孩子用望远镜看未来,用熟悉的人和事,用孩子理解、认可某个经验,帮助孩子明确、接受奋斗方向和目标,反对强加给孩子一个不被他认同的目标,让明确坚定的目标激励并牵引孩子前进。
明确目标指引孩子努力的方向,这是培养内驱力的首要任务,而体验到成功才会帮助孩子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坚定走向远方。作为家长教育的艺术,“闭嘴是标配,陪伴是高配,共情与理解是顶配,赞美是绝配”,我们应学会“用望远镜看未来,用放大镜找优点”,善于鼓励、赞美孩子,肯定他的非智力的因素:勤奋、进取、担当、善良等优秀品质;要在外人面前大方表扬孩子,与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奋斗和成功体验。特别要去培养他在学习上的胜任感、成功感,体验学业、事业成就感和人生价值感,让他体会苦中有乐、以苦为乐,让学习上累积的快乐感、成功感去战胜一切诱惑,成为真正以学习为乐趣、将来以事业为乐趣的奋斗者,实现人生价值和真正的幸福。
集中家长会结束后,学校各年级召开家长会,促进家校共育,共助孩子成长。
教育需要激活校家社合作共育的强大磁场,让师生、亲子和相关参与者们精神共振,一起成长。相信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拧成一股绳,携手并进,育梦成真。